- 吴勇毅;
<正>教师是"三教"问题的核心,这是业界已经取得的基本共识,因为教材是要教师参与编写的,而教学法更是要教师(和专家一起)创造并由教师去实施的。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最重要的保证之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决策者、教学策略的执行者、课堂的管理者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者(至少也是"之一")。都说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我看离开了"主导",那个
2015年03期 No.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吴勇毅;
<正>关于国际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然"的,另一类是"实然"的。(吴勇毅,2013)前者大致是指对国际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知识、能力、素养等)、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探讨,强调的是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随着事业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这种探讨也在一直持续着(笔者以"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为关键词在百度(学术)搜索(2015.7.24),相关论文共有7 379篇,这是一个惊人的
2015年03期 No.7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358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116 ] - 孙德坤;
<正>教师发展研究关注的是入职教师的成长过程,其核心是探寻教师如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即教师知识。因此,对教师知识的认识以及采用哪些有效方法来增加教师知识便成为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下面就这两个议题做一简要讨论。一、教师知识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在众多的讨论中,Shulman(1987)提出的教师知识基础分类"在近20年内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至
2015年03期 No.7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9 ] - 王添淼;
<正>教师是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王添淼,2015)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不断成熟,教师发展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教师文化(teacher culture)是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发展的根基所在,二者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是一种制约与促进的关系。一、教师文化的内涵教师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提出,专家们才开始关注教师文化研究,并将教师文化研究与
2015年03期 No.7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59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6 ] - 石旭登;
<正>一、引言"课堂这一场所既非真空的密室,亦非游离于社会的存在。课堂中所发生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是现代这一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缩影,是同课堂之外的问题息息相关的。""课堂中的现象必须依据课堂这一场所的固有性,同时借助一般社会与文化亦通行的话语加以探讨。"(佐藤学,2003)CSL(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时候,都无
2015年03期 No.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2 ] - 靳洪刚;
<正>一、引言主题导入教学法最早是在2004年由靳洪刚与梁新欣提出的一种教学呈现方法(Jin&Liang,2004)。当时提出这种方法有两个用意:一是帮助外语教师在教学时利用篇章结构的特点及人类处理篇章所使用的特定"基码"(schema)进行系统、科学的课堂呈现;二是提供教师专业培训的教学理论及技巧框架。时隔十年,外语教学领域在此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些属于领域的根本性的变化(paradigm shifts)。例如,在外语教学领域内,从之前各自为政、
2015年03期 No.7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6 ]
- 林茂灿;
本文从汉英语调声学表现的异同中,看到对外汉语语调教学应抓的关键。我们认为,外国学习者(非声调语言学习者)如能抓住汉语重音和边界调的特点,就能学好汉语语调,使说出的话语有问有答、语气分明,有轻有重、轻重分明,避免在重音和语气上可能出现"洋腔洋调"。
2015年03期 No.7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398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51 ] - 赵菁;
按现有汉语教学课程体系,初级阶段先是语音教学阶段,而后依次进入词汇—语法教学阶段和短文教学阶段。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声母、韵母、声调的教学,常止步于单音教学。而外国学生在由字音层面进入到语音层面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朗读教学环节的缺失则直接动摇了学生的语音根基。本文就语音教学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探讨开展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开展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2015年03期 No.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5 ] - 祖晓梅;
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课堂实践难题。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认知型文化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型文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为目标、以教学过程和任务为本的特点,实现了汉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融合,突出了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独特性。本文讨论体验型文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体验型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2015年03期 No.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551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24 ] - 黄伟;
多模态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本文在对多模态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讨论了汉语中介语多模态语料库建设方面的基本问题。建设多模态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在收集语料时应注意多样性与丰富性,语料转写与标注方面应有别于文本语料库,需通过专用工具实现多层级标注信息与音视频语料的同步集成。
2015年03期 No.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79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88 ] - 张会;
海外华裔儿童家庭多有汉语背景,在汉语听说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同的家庭,语言环境各异。本文通过对美国部分华裔儿童的家庭语言及汉语能力的调查、测试,了解华人家庭的语言状况及华裔儿童的汉语基础,建议小学阶段在课内采取听说优先的原则进行教学,以阅读促识字,多读少写,同时加强文化教学。在汉语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或者按照汉语水平分班教学,或者在班内按汉语水平分组再通过不同的活动进行教学。课外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家长要转变观念,在家庭中尽量保持或创造汉语的听说环境,合力促进儿童汉语水平的提高。
2015年03期 No.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832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