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申;
<正>当今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任何学术观点和争议都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依赖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明辨是非,得出结论。个人的预测和主张、权威的观点或假说,甚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都必须由实践、实验中获得的证据来验证,数字化的证据更能全面地证明其精确性。与之比较,以道理服人难保达成共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以互相不理。同样,汉语教学的研究应当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摆脱传统惯性的束缚,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汉语教学是一个
2020年02期 No.2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申;郭思佳;薛馨华;
<正>一、引言"‘是’与‘不是’,难以定夺。"这是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一剧中的名言。在任何一个学科的研究中,我们都时时面临这个两难的局面,国际汉语教学的研究当然不可能会是例外。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国际汉语教学的研究是应当"化整为零"还是"化零为整"?是应当"宏观思辨"还是"微观实证"?是"提出假说"还是"等待结果"?毫无疑问,本文的作者们希望深入探讨,而不是企求非此即彼或似是而非的答案,更不是用一种研究方法来否定或对抗另一种研究方法。
2020年02期 No.26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蔡薇;康硕;
<正>听力对第二语言习得及交际的重要性广为学界认可,但其隐藏、转瞬即逝的特点使听力成为一个难以了解的过程(Vandergrift,2015)。近十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听力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听力教学的理论方法、听力理解的过程与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白(翟艳,2019:1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以下简称 "汉语")的听力研究和其他第二语言(以下简称"二语")的听力研究存在诸多不同,包括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Cai,2
2020年02期 No.26 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杨德峰;庞恋蕴;
<正>一、引言关于汉语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学界关注得非常少。杨德峰(2019a)探讨了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指出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主要有演绎类和归纳类:前者主要有"讲解—展示"和"展示—讲解"2种模式,"讲解—展示"使用得多,且有很多变式,"展示—讲解"使用得非常少;后者只有"展示—归纳"模式。文章还对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语法教学模式的得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杨德峰(2019b)对初级口语教材的语
2020年02期 No.26 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郑艳群;
<正>一、大数据时代如何为汉语教学画像?应用虚拟词语空间理论可以为汉语知识画像,在可视化模型中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郑艳群,2015)。同理,对汉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进行描写和提炼,可以为汉语教学画像。其核心功能是帮助人们明确教学中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行为客体(教学环境)的属性及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的相关因素,以便把握这些因素发生的条件,挖掘并解释教学与学习规律,为汉语教学提供精准服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
2020年02期 No.26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1157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