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_北语模式漫议

  • 主持人语

    崔永华;

    <正>本期讨论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这里简称"北语模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定义、层次,众说纷纭,"难衷一是"。这里我们先把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理解为汉语教学的操作方式。其外在表现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主要指课堂教学方法)与作为课程和方法载体的汉语教材。外在表现的背后依据则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模式的成因、过程的认识。我们权且把这种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作为本次

    2018年01期 No.1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试说“北语模式”

    崔永华;

    <正>零、引言本文所说的"北语模式"全称为"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初创于1950年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和随后的"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962年单独建立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升格的北京语言学院和以后更名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下统称"北语"),继续了这种模式的探索。对于"教学模式",各家所指对象、层次各异,定

    2018年01期 No.17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75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对外汉语教学预备教育教学模式:从综合到分技能

    鲁健骥;

    <正>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从预备教育开始的,其教学模式前30年绝大部分时间采用的都是综合模式。1980年的分技能教学实验打破了这种常规,但还是以综合模式为主,直至1986年以后,分技能模式才逐步取代了综合模式,成为主流。一、综合模式的形成和嬗变(1)综合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由邓懿教授引进的美国陆军特训班(ASTP)的模式。这个模式之所以被引进,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邓先生曾经在ASTP

    2018年01期 No.17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86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北语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建设轨迹

    李杨;

    <正>北京语言大学(下称"北语")为留学生创办的汉语本科学历教育已经走过四十年历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一些理论研究成果,有许多东西值得回望与总结。本文仅谈前三十年,重点在语言教学方面,为探讨北语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提供一些参考。

    2018年01期 No.17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北语留学生本科专业初级阶段汉语教学设计要点

    赵菁;

    <正>一、初级汉语教学的地位和教学目标北京语言大学来华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1976年试建设,专业名为"现代汉语"。1976年教育部《关于现代汉语专业学制问题的批复》中将其培养目标定为"汉语翻译和大中学校现代汉语师资,也具有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的能力"。1978年现代汉语专业正式建立,1994年专业更名为"汉语言专业(对外)",并逐步拓宽专业口径,陆续开设了经贸、汉英双语、日汉翻译、韩汉翻译、汉日双语、汉语教学专业方向,并设立

    2018年01期 No.1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专论

  • 理论语法的教学转换——以韵律语法为例

    冯胜利;

    本文从韵律语法的角度探讨如何将理论语法转换为教学语法的课题,其中包括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转换的内容和程度,以及转换的阶段等问题。讨论的具体对象是韵律语法,因此转换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韵律语法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如定义、概念中的"相对轻重、核心重音"等)、韵律语法的成果在二语教学中的作用(对汉语音系的新认识、词汇的理解、句法的所以然、语体的语法属性等)、韵律语法转换的具体内容(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句法教学、语体教学)、韵律语法转换的阶段性和层级性("语音+句法"综合学—练的方法)、韵律语法转换中涉及的理论语言学和教学语言学之间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之间的不同,以及"语音、词汇、句法、语体"之间的关系和如何教授等问题。本文也提出将来尝试编写《韵律语法教学转换手册》的可能。

    2018年01期 No.17 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154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基于教学的汉语研究

  • 基于概念距离的汉语动结式类型学特征

    何美芳;鹿士义;逯芝璇;

    本文从汉语动结式中动词和补语的语义推导关系及动结式补语的语义指向出发,通过挖掘汉语动结式的特点和跨语言的比较,发现汉语动结式具有很强的标记性。从动词与补语的语义推导关系来看,汉语中存在语义推导关系弱的强动结式;从补语的语义指向来看,汉语中也存在大量补语指向主语的动结式。这些都证明汉语动结式在类型学上具有较强的标记性。本文提出,动词与补语的语义推导关系及补语的语义指向均与动结式中动词与补语的概念距离有关,并综合两方面的视角总结出了汉语动结式的类型学特征。

    2018年01期 No.17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与实践

  • 操练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上的重要性

    顾百里;

    为达到最终能够流利且正确地使用中文来沟通的目的,所有的学习者都必须经过大量操练的阶段。中文的语言操练能帮助学习者改善其发音,提高其流利度,加深学习者对每个生词和句型的印象,同时也能提高学习者对自己口语能力的信心。笔者认为即使在高级阶段,操练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至于什么时候进行操练,教师当然可以考虑在课堂上做一些操练,但大部分的操练应该放在电脑上或录音上,按照翻转课堂的原则让学习者在课堂外进行,没有必要为此在课堂上花太多时间。如此教师才能最有效地利用宝贵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帮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水平,进而真正地提升学习者正确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2018年01期 No.17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初级中文“把”字句教学策略四年改进研究

    曾妙芬;

    本文通过对美国汉语初级学习者"把"字句的写作习得实施的一项长达四年的实证进阶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旨在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策略、评量方式等各方面做出渐进式的改变与调整,使学生的"把"字句习得成果在四年期间由单句提升至三个段落的有效写作输出。参与此教学进阶实验计划者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第二个学期春季124位非华裔的初级班学生,他们在接受100个小时的授课时数后,进行"把"字句的写作输出。在语料分析方面,研究者针对成段写作语料进行"把"字句使用率与正确率的分析,实验表明,"把"字句的最高使用率与正确率皆出现在第四年。本文最后指出此研究之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2018年01期 No.17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师发展研究

  • 美国就业汉教硕士成长历程的叙事比较研究及其对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启示

    吴应辉;郭晶;庞博;王梦楠;段辰雨;

    本文通过对16位在美国对口就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进行叙事比较研究发现:多数人自中小学时代就对语文和英语有浓厚兴趣;都有强烈的出国学习和发展动机;都认为英语能力非常重要;家庭都支持出国学习就业;都经过中外联合培养;进入美国后都以积极心态融入美国社会;在做出是否出国的决定时,导师及学院都发挥重要引导作用;都认为实习对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从事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工作签证问题。作者还提出了该研究对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四点启示:"双语双文化"是国际汉语师资培养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基本素养;中外联合培养是促进"走出去"和"走进去"汉语师资培养的最佳途径;定向分层培养是加强国际汉语师资培养针对性的重要措施;教学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并促进顺利就业的重要环节。

    2018年01期 No.17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17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学习与认知研究

  • 单音节后置介词的偏误表现及教学——从语序类型学视角看

    高顺全;

    本文根据语序类型学理论,以"上""里"和"中"三个常用后置介词为对象,对它们在一定规模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偏误进行了分类统计、描写、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后置介词的偏误具有相当明显的类型共性,也表现出一定的母语个性和普遍共性。本文还结合一些比较突出的偏误表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参考。

    2018年01期 No.17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5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学史研究

  • 马礼逊《华英字典》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解读与呈现

    李丽;

    作为来华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不惜耗时十三载,编纂了第一部英汉—汉英字典《华英字典》。这部字典展示了马礼逊对汉语的认知和中华文化的解读。通过对字典里汉字释义的文化考察,不仅能够明了一位优秀的汉语学习者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掌握和体认,同时该字典广博的文化容量也为汉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视角。本文简要介绍了马礼逊的汉语学习经验,重点探讨该字典所呈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编者的解读,包括哲学思想与宗教神话、官僚体系与社会制度;着力梳理其中所涉及的文史经典、世俗民情、时事新闻、俗语警句等,希望不仅能初步彰显这部中西文化"百科全书"的风貌,更能为当今的汉语文化教学、中华文化传播及学习型字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8年01期 No.17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68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书评

  • 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统一——评《汉语知识与教学技能》

    丁安琪;

    <正>笔者长期从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在工作中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于即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新手教师来说,究竟是知识重要还是技能重要。在培训课程设计中,也常常要为知识类课程与教学技能类课程的比例而权衡再三。如何处理"汉语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关系,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问题之一。《韦氏国际英语词典》对"知识"一词的解释为"从经验或教育中获得的信息、理解或技能"(1)。由此可见,"技能"与"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

    2018年01期 No.1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