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_后方法时代的语言教学理论

  • 主持人语

    崔永华;

    <正>近年来,"后方法时代"已经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一个高频率的"关键词",这几年以"后方法时代"打头的会议名称和文章标题非常多,足见其影响之大和认可度之高。有人说"后方法"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时代精神",用在汉语教学界,也应当不算过分。但是,从可见到的汉语教学界的文献来看,大体上还处于"两张皮"的状态:一方面是原汁原味的译本、介绍;另一方面,一些文章中"后方法时

    2016年02期 No.1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后方法时代的汉语教学理论建设

    崔永华;

    <正>进入21世纪,西方一批著名外语教学专家声称,第二语言教学处于"后方法时代"(理查德,2003)。他们的基本共识是,否定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和教师必须"自上而下"地接受和遵循某种特定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做法。根据陈力(2009)所列,影响较大的学者包括:Prabhu、Stern、Allwright、Richards(理查德)、Pennycook、Nunan、Brown(布朗)、Freeman、Bell、Kumaravadivelu(库玛)等,其中库玛被公认为"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目前,这一概念已经被外语教育界广泛接受,成为理解

    2016年02期 No.1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89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03 ]
  • 外语教学的核心是教师

    赵杨;

    <正>自从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以来,"语言习得机制"被越来越多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所证实,它既是语言习得发生的基础,也是习得过程的制约因素,这是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得出的较普遍的结论(参见White L,2003)。其他理论框架下的研究也证实,二语习得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呈现出一般性规律,如依次经历名词性话语组织、非限定性话语组织和限定性话语组织三个阶段(Klein&Perdue,1992),学习者在表达时间方面经历语用、词汇和形态三个阶段(Bardovi-Harlig,2000)。

    2016年02期 No.1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5 ]
  • 教师赋权:库玛“后方法理论”的核心命题

    陶健敏;

    <正>库玛(B.Kumaravadivelu)是第二语言教育研究领域"后方法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和开拓者,自1994年首倡"后方法"宏观语言教学策略以来,始终坚定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在我的认识中,该理论虽以"后方法"命名,但研究重心并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批判上,而是紧扣"教师教育"这一主线,围绕语言教师的身份与角色进行解构与再建构,在语言教学实践和教师培养发展方面,积极植入并践行"教师赋权"的理念,使之成为"后方法理论"发展的核心命题。"后方法理论"的出现绝非偶然。正确把握它的实质,需要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宏观的当代教育研究范

    2016年02期 No.1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3 ]
  • 有感于“后方法时代”

    鲁健骥;

    <正>搞了几十年对外汉语教学,忽一日听说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后方法时代"。为了跟上"后方法时代"的步伐,赶紧找来文献稍做补课。读后生出几点杂感,略述于此。一、每二三十年一个的怪圈"后方法时代"是美国库玛教授在1994年提出来的,其出版于2003年的《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一书,则集其思想之大成。1994年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我们这里才炒热起来。我们又一次步人

    2016年02期 No.1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9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1 ]
  • 东张西望:后方法观念的启示

    陈申;

    <正>众所周知,"后方法教学论"(postmethod pedagogy)这个新概念是由美国印度裔学者库玛(Kumaravadivelu)最早提出的,虽然他自己并不否认,"后方法"的观念受到斯顿(Stern)和奥拉特(Allright)等学者的启示。斯顿(1983)曾批评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过于专注教学法的书本描述,忽略了实践中语言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双管齐下;而奥拉特(Allright,1991)则认为应用语言学界有关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已山穷水尽,寿终正寝。库玛早在1994年提到

    2016年02期 No.1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专论

  • 汉语预科教育再认识

    赵金铭;

    汉语预科教育是针对一个特殊的汉语学习者群体而实施的汉语教学。学习者有固定的学习时限,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既定的预期教学目标,学习汉语是为了以之为工具,以便将来进入有关院校学习相关专业。本文梳理了汉语预科教育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在新条件下,重新认识汉语预科教育,建设有特色的汉语预科教育,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因而对汉语预科教育的特点、性质和教学理念应进一步加深认识;对汉语预科教育具有的语言教学共性及特性应深入阐释;对汉语预科教育的强化教学特点要进一步凸显;对汉语预科教育的基础建设要大力加强;对汉语预科教育语言能力标准的确立与成绩的确认应尽快提上日程。

    2016年02期 No.10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72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13 ]

基于教学的汉语研究

  • 轻声规范和教学琐议

    王韫佳;

    本文从可类推轻声词和北京话与普通话的关系两个方面讨论了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原则以及轻声词的教学问题。轻声词的规范应当遵循标准同一的基本原则,同时适当考虑词频对轻化的作用。在普通话语音规范中应适当重视北京口语中的轻声现象,并对这些轻声现象持宽容态度。对于轻声词的发音不宜建立声学语音标准,在轻重两可类存在的前提下,轻声词也不应再划分次类。在语音教学和普通话语音测试中应当注意区分不同语言学层面的轻声或者轻读现象。

    2016年02期 No.10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3 ]

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不同语言环境下师生关系比较及隐性课程设计

    刘元满;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在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依存程度并不完全一样。目的语环境中,学生有多种目的语交际对象,共同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在非目的语环境中,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目的语交流者,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在目的语环境下,教师主要是以目的语为母语者;在非目的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则既有以目的语为母语者也有非母语者。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教师更需要调动隐性课程因素,使教师作用最大化。本文就隐性课程设计提出以下建议:更新师生关系理念,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增加教师情感投入,引发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016年02期 No.10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1 ]

教学语法专栏

  • 对越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阮黄英;

    越南汉语教学中语言技能训练与语言文化知识传授并重一直是越南汉语教学界的共识。语法是一种语言的词句组合与聚合规律,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语法教学在越南汉语教学中被视为重要的任务。本文拟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观察、学生抽样调查统计、教师重点采访等研究方法加上作者若干年的教学经验,就越南汉语教学中汉语语法教学的地位、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建设原则、对越汉语语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2016年02期 No.10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2 ]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反思及构建原则刍议——从三本语法教材谈起

    杨德峰;范麾京;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三本中级语法教材进行比较,发现教材中的语法体系以及体系中的语法项目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中级教学语法大纲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的语法体系进行对比后,发现中级教学语法大纲中的语法体系与教材中的语法体系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文章认为,语法体系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特别是对中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认识得不够清楚。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分级原则和语体原则。

    2016年02期 No.10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01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18 ]

陆俭明、马真先生讲语法(二)

  • 《陆俭明、马真先生讲语法》系列

    陆俭明;马真;

    <正>5.程度副词"很""更""最"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很""更""最"都是表示程度深的程度副词,但三者的语法意义和用法有区别。首先,"很"跟"更""最"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很"属于"绝对程度副词",无比较,泛言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程度之高;"更""最"属于"相对程度副词",

    2016年02期 No.1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1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1 ]

教材研究

  • 初级汉语教材中“完成句子”练习的考察

    王磊;

    "完成句子"是初级汉语教材中常用的一种题型。本文考察认为,语境、文化知识、题目难度、语体色彩和生词障碍会影响题目质量。调查发现,教师对语境明确、有一定难度和融入中国文化的题目认可度高;对语境不明确、语境与所给词语使用情境不协调、语体差异明显和目标检测词语不存在特殊用法的题目认可度低。学生测试显示,语境明确、语境与所给词语使用情境协调的题目正确率高;过于简单的题目练习有效性低;文化知识、语体差异和生词等会成为答题障碍;名词性词语的练习不适合设计成这一题型。因此,题目编写应注意语境明确,避免过于简单,适当融入文化知识等。

    2016年02期 No.10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4 ]

教师发展研究

  • 利用网上实境教学体验及多元化评量模式进行国际汉语教师培养

    刘宜君;曾金金;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运用网上实境教学体验,探讨如何建立多元化评量模式,来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教学品质与效能。本文基于Bandura之教学场域对教师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影响的理论,及Putnam&Borko所提出之多角度学习分享的概念,通过网络平台的训练、多重角度的思考,提升职前教师之专业认知与教学效能。研究收集数据包括自评、他评、资深教师之教学评量、指导教授带领之省思、讨论以及对在线学习之学生所做的问卷。

    2016年02期 No.10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9 ]

学习与认知研究

  • 法语背景学生中级汉语写作中易混词类型初探

    谢红华;

    本研究首次对法语背景学生的易混词进行专题研究,主要目的是尝试给法语背景学生的易混词分类,语料基础是日内瓦大学汉学系二年级学生21万字的书面作业。我们根据造成混淆的根源把易混词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汉语词语,特别是近义词或有某种关联的词语的细微差别造成的。这一类又分成近义而无相同构成语素、近义且有相同构成语素、意义有关联但不是近义、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词语、属于同一语法范畴的词语、逆序词六小类;第二类则是由于母语法语的词汇知识影响造成的,又分成四小类:由法语多义词义项/义位误推造成的易混词,法语多功能词用法误推造成的易混词,直译法语某些搭配或说法造成的易混词,某些法语词词形变化前后意义不同引起的易混词。

    2016年02期 No.10 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29 ]

书序

  •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汉语报刊课研究》代序

    周小兵;

    <正>一每个大学新教师刚上讲台,都会思考以下问题:单位分配给我的课程,是我最喜欢的吗?课程教材编写得合适吗?学生会喜欢我的课吗?教学评估能有好的分数吗?最重要的是,这门课跟我未来的发展(包括教学技能、科研发展)有密切关系吗?报刊课,在汉语国际教育课程体系中不是核心课程,不少教学机构、教师对此并不重视。但吴成年老

    2016年02期 No.10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资讯

  • 《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参考案例 初级综合课》书讯

    <正>《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参考案例初级综合课》是首套基于HTML5技术开发的、以全媒体形式呈现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实景案例。本产品由一张U盘和一册图书组成,从近年来比较通用的教材《新概念汉语》《成功之路》及《HSK标准教程》中选取授课资源,邀请国际汉语教学界知名专家崔永华、姜丽萍、刘长征、毛悦、苏英霞、翟艳、张辉及优秀汉语教师沈红丹、于淼、郑家平(按姓氏音序排列)和专业编辑共同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依托互动优势,全方位地呈现了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提升的案头必备工具。

    2016年02期 No.1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 “轻松猫·中文分级读物”书讯

    <正>"轻松猫·中文分级读物"是一套专门为青少年(10—18岁)学习者打造的中文分级读物,共分为四级。本套读物以2015年版《HSK考试》大纲为基本分级准则,并参考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YCT、CEFR、IB、AP等相关标准。本套读物的分级情况如下表:

    2016年02期 No.1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会议简报:伦敦孔子学院举办汉字教学论坛

    宋连谊;

    <正>2016年4月12日,由英国伦敦孔子学院主办,伦敦大学亚非学院(University of London,SOAS)、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协办的汉字教学论坛(Colloquium on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来自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十几所高等院校的中文教师和学者参加了论坛。现任法国荣誉国民教育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白乐桑教授发表了题为Facing reality: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writing system(《太初有字:作为第二书写系统的汉语教学》)。他在发言中从西方人学习汉语的角度分析了汉字对西方学习者的挑战,并建议在汉语教学中多从汉字的独特性上着手,处理好以字带词(初级)和以词带字(中高级)的关系。白乐桑教授还展示了法国汉语教学中从高频字、组词能力强的字入手编写教材的经验。

    2016年02期 No.10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北语社推出立体化开放式汉语视听说系列教材《中国微镜头》

    <正>《中国微镜头》是一套专门针对汉语视听说类课程没计的立体化综合语言教材。视听素材选自专题片、新闻、生活情景剧、访谈,娱乐节目、微电影、广告、歌曲等内容、利川丰富的网络媒体资源及移动互联技术,为学习者搭建基于自然语言的课堂教学环境,发挥视听说课程的"社会窗口"作用,促进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有机融合。

    2016年02期 No.1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网站及投稿系统投入使用

    <正>为更好地服务广大作者、读者,搭建汉语教学研究的交流平台,《国际汉语教学研究》期刊网站及投稿系统将于2016年7月投入使用。本刊网站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论文投稿、检索、浏览、下载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及时发布行业动态资讯与学术会议信息,并特别设置"作者风采"栏目,专门向学界介绍本刊作者。此外,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海量优质

    2016年02期 No.10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