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永华;
<正>近年来,"后方法时代"已经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一个高频率的"关键词",这几年以"后方法时代"打头的会议名称和文章标题非常多,足见其影响之大和认可度之高。有人说"后方法"已经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时代精神",用在汉语教学界,也应当不算过分。但是,从可见到的汉语教学界的文献来看,大体上还处于"两张皮"的状态:一方面是原汁原味的译本、介绍;另一方面,一些文章中"后方法时
2016年02期 No.1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崔永华;
<正>进入21世纪,西方一批著名外语教学专家声称,第二语言教学处于"后方法时代"(理查德,2003)。他们的基本共识是,否定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和教师必须"自上而下"地接受和遵循某种特定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做法。根据陈力(2009)所列,影响较大的学者包括:Prabhu、Stern、Allwright、Richards(理查德)、Pennycook、Nunan、Brown(布朗)、Freeman、Bell、Kumaravadivelu(库玛)等,其中库玛被公认为"后方法"语言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目前,这一概念已经被外语教育界广泛接受,成为理解
2016年02期 No.1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89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03 ] - 赵杨;
<正>自从上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以来,"语言习得机制"被越来越多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所证实,它既是语言习得发生的基础,也是习得过程的制约因素,这是生成语法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研究得出的较普遍的结论(参见White L,2003)。其他理论框架下的研究也证实,二语习得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呈现出一般性规律,如依次经历名词性话语组织、非限定性话语组织和限定性话语组织三个阶段(Klein&Perdue,1992),学习者在表达时间方面经历语用、词汇和形态三个阶段(Bardovi-Harlig,2000)。
2016年02期 No.1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5 ] - 陶健敏;
<正>库玛(B.Kumaravadivelu)是第二语言教育研究领域"后方法理论"的重要建构者和开拓者,自1994年首倡"后方法"宏观语言教学策略以来,始终坚定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在我的认识中,该理论虽以"后方法"命名,但研究重心并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批判上,而是紧扣"教师教育"这一主线,围绕语言教师的身份与角色进行解构与再建构,在语言教学实践和教师培养发展方面,积极植入并践行"教师赋权"的理念,使之成为"后方法理论"发展的核心命题。"后方法理论"的出现绝非偶然。正确把握它的实质,需要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宏观的当代教育研究范
2016年02期 No.10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3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3 ] - 鲁健骥;
<正>搞了几十年对外汉语教学,忽一日听说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后方法时代"。为了跟上"后方法时代"的步伐,赶紧找来文献稍做补课。读后生出几点杂感,略述于此。一、每二三十年一个的怪圈"后方法时代"是美国库玛教授在1994年提出来的,其出版于2003年的《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一书,则集其思想之大成。1994年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22年,我们这里才炒热起来。我们又一次步人
2016年02期 No.1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9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1 ] - 陈申;
<正>众所周知,"后方法教学论"(postmethod pedagogy)这个新概念是由美国印度裔学者库玛(Kumaravadivelu)最早提出的,虽然他自己并不否认,"后方法"的观念受到斯顿(Stern)和奥拉特(Allright)等学者的启示。斯顿(1983)曾批评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过于专注教学法的书本描述,忽略了实践中语言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双管齐下;而奥拉特(Allright,1991)则认为应用语言学界有关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已山穷水尽,寿终正寝。库玛早在1994年提到
2016年02期 No.1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正>《国际汉语课堂教学参考案例初级综合课》是首套基于HTML5技术开发的、以全媒体形式呈现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实景案例。本产品由一张U盘和一册图书组成,从近年来比较通用的教材《新概念汉语》《成功之路》及《HSK标准教程》中选取授课资源,邀请国际汉语教学界知名专家崔永华、姜丽萍、刘长征、毛悦、苏英霞、翟艳、张辉及优秀汉语教师沈红丹、于淼、郑家平(按姓氏音序排列)和专业编辑共同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依托互动优势,全方位地呈现了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提升的案头必备工具。
2016年02期 No.1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5 ] <正>"轻松猫·中文分级读物"是一套专门为青少年(10—18岁)学习者打造的中文分级读物,共分为四级。本套读物以2015年版《HSK考试》大纲为基本分级准则,并参考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YCT、CEFR、IB、AP等相关标准。本套读物的分级情况如下表:
2016年02期 No.1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宋连谊;
<正>2016年4月12日,由英国伦敦孔子学院主办,伦敦大学亚非学院(University of London,SOAS)、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协办的汉字教学论坛(Colloquium on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来自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十几所高等院校的中文教师和学者参加了论坛。现任法国荣誉国民教育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白乐桑教授发表了题为Facing reality: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writing system(《太初有字:作为第二书写系统的汉语教学》)。他在发言中从西方人学习汉语的角度分析了汉字对西方学习者的挑战,并建议在汉语教学中多从汉字的独特性上着手,处理好以字带词(初级)和以词带字(中高级)的关系。白乐桑教授还展示了法国汉语教学中从高频字、组词能力强的字入手编写教材的经验。
2016年02期 No.10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