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本位观与“字本位”
李泉;
摘要(Abstract):
<正>一、引言如果从张朋朋(1992a,1992b)和白乐桑(1996)基于教材编写而提出的"字本位"主张问题算起,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断断续续已有25年,讨论的范围也已超出了教材编写和"字本位"本身,广泛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位问题、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及其关系问题、汉语教学的方法与路径等问题(参见刘社会,1994;王若江,2000;贾颖,2001;任瑚琏,2002;吕必松,2003;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理论创新研究”(2016030254)项目成果
作者(Authors): 李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J].世界汉语教学,1996(4):100-102.
- [2]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78-80.
- [3]李红印.对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讨论的认识与思考--兼谈词语教学单位问题[J].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4]李泉.单音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A].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 [5]李泉.对外汉语课程设置:总反思与再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7(2):84-90.
- [6]李泉,宫雪.汉字作为文字教学的“终止期”--基于汉字“字”“语”兼具属性的考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5.
- [7]刘丹青.再谈汉语的特点--刘丹青教授专访[J].汉语教学学刊(第7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8]刘社会.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J].世界汉语教学,1994(4):76-80.
- [9]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之争[J].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10]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1-4.
- [11]任瑚琏.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4):78-85.
- [12]盛译元.国际汉语教学“字本位教学法”相关问题研究[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13]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2(3):390-408.
- [14]施正宇.从汉字教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10(6):104-110.
- [15]史有为.本位疏疑[J].语言科学,2009(4):373-386.
- [16]史有为.本位:第三种观点与对外汉语教学[J].对外汉语研究,2012(1):1-14.
- [17]王洪君.“字本位”与汉语二语教学[J].汉语教学学刊,2007(3):58-71.
- [18]王若江.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0(3):89-98.
- [19]张朋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一书在法国获得成功的启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a(1):119-125.
- [20]张朋朋.词本位教学法和字本位教学法的比较[J].世界汉语教学,1992b(3):222-223.
-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22]BELLASSEN Jo?l,ZHANG Pengpeng.Méthode d’initiationàla langue etàl'écriture chinoises(汉语语言文字启蒙)[M].Paris:La Compagnie,1989.
- (1)《发展汉语(第二版)》系列教材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