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介词框架的习得考察及教学建议On the Acquisition of Cong-Class Circumpositions, with Some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高顺全
摘要(Abstract):
本文把介词"从"和相关后附词语构成的介词框架分成三种:表示处所起点、表示时间起点和表示立场起点。通过对区分母语语言类型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从"类介词框架的输出情况和偏误表现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学习者的语言虽然存在一定的语别(母语)个性,但普遍共性和类型共性更为明显。本文还结合相关输出和偏误表现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从”;介词框架;偏误;类型共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语序类型学的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习得研究”(15YJA740007)资助
作者(Author): 高顺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 陈昌来.汉语“介词框架”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高顺全.基于语法化理论的汉语兼类虚词习得顺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 高顺全.语序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框式介词习得偏误研究——以“在……上”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7(12):1626-1635.
- 高顺全.单音节后置介词的偏误表现及教学——从语序类型学视角看[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8(1):73-82.
-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4):241 -253+316.
-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王世群.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1)可以根据“X”的不同细分为真实空间和隐喻空间,本文对此不加区分。
- (1)频次按每万字中用例出现的次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