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与教师发展研究
吴勇毅;
摘要(Abstract):
<正>关于国际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然"的,另一类是"实然"的。(吴勇毅,2013)前者大致是指对国际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知识、能力、素养等)、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探讨,强调的是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随着事业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这种探讨也在一直持续着(笔者以"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为关键词在百度(学术)搜索(2015.7.24),相关论文共有7 379篇,这是一个惊人的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吴勇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卞觉非.21世纪:时代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A].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 [2]储文怡.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角色适应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 [3]崔希亮.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和能力[A].汉语教学: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4]郭长荔.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解释性教学语言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 [5]郝丽霞.新手与熟手对外汉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 [6]汲传波、刘芳芳.职前国际汉语教师语言教学信念调查研究[J].汉语教学学刊(第9辑),2013:180-190.
- [7]姜丽萍.面向海外的汉语教师短期培训模式探究[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8]江新、郝丽霞.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0(3):394-405.
- [9]江新、郝丽霞.新手和熟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1-8.
- [10]江新、张海威.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A].第七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 [11]库玛.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M].赵杨、付玲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12]李红印.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四个方面[J].国际汉语教育,2010(3):9-15.
- [13]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 [14]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9(3):105-112.
- [15]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1-7.
- [16]李泉.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1):51-59.
- [17]李晓琪.新形势下的汉语师资培养研究[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18]李维婷.对外汉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课堂指令语的对比分析[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19]凌雯怡.不同母语背景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 [20]刘长征.“外国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需求分析[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21]刘畅.新手与熟手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语言交际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22]刘弘.对外汉语职前教师课堂观察与分析能力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2a(3):419-430.
- [23]刘弘.中学对外汉语教师发展需求的个案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2012b(2):36-44.
- [24]刘弘.国际汉语教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初探[A].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 [25]刘弘、王冰.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积极反馈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3):32-40.
- [26]刘弘.对外汉语初任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 [27]刘良华.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与校本教研[J].教师之友,2005(1):12-15.
- [28]刘珣.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6(2):100-105.
- [29]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60-63.
- [30]陆俭明.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J].国际汉语,2011(1):78-82.
- [31]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9(1):1-17.
- [32]吕丽蓉.香港普通话教师专业能力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 [33]闵婕.新手——熟手对外汉语教师选择注意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 [34]孙德坤.教师认知研究与教师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8(3):74-86.
- [35]孙德坤.“我会摸索出一条合适的路子”——一个中国汉语教师探索经历的叙事研究[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36]孙德坤.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1):128-141.
- [37]佟玮.新手——熟手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口语中语言错误认知过程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38]王迪.对外汉语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 [39]王添淼.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由《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引发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2):25-30.
- [40]王添淼.文化定势与文化传播——国际汉语教师的认知困境[J].中国文化研究,2011(3):177-182.
- [41]王添淼、任喆.国际汉语新手、熟手、专家教师比较研究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3):38-44.
- [42]吴兰.新手与熟手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计划能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43]吴勇毅.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养及培训模式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3):4-7.
- [44]吴勇毅.汉语种子教师“直通车”培养模式[J].国际汉语教育动态·研究,2011(1):12-17.
- [45]吴勇毅.学生职业发展与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国际汉语教育,2012(2):11-19.
- [46]吴勇毅.关于学科建设与教师的培养和发展[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2):62-68.
- [47]吴勇毅.深化专业改革,培养卓越人才:来自华东师大的报告[J].对外汉语研究(第十一期),2014a(1):111-115.
- [48]吴勇毅.叙事探究与汉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师的认知建构[J].台湾师范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类),2014b(2):89-104.
- [49]吴勇毅、段伟丽.后方法时代的教师研究:不同认知风格的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上的差异[C].“第11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 11):‘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银川,2014.
- [50]吴勇毅、华霄颖.教师职业发展视野下的海外华文师资培训研究[J].世界华文教育,2012a(2):13-23.
- [51]吴勇毅、华霄颖.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意愿调查及启示[J].侨务工作研究,2012b(2):44-46.
- [52]吴勇毅、华霄颖、储文怡.叙事探究下的CSL教师成长史研究——实践性知识的积累[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1):75-80.
- [53]吴勇毅、凌雯怡.教师认知建构与汉语教师的职业发展[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54]吴勇毅、孙希.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博弈:师生语法教学观念的对比研究[A].语言学与华语二语教学:语用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C].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4.
- [55]徐彩华、程伟民.对外汉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研究初探[J].汉语学习,2007(2):77-82.
- [56]徐晓晴.西方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焦点之评述[J].山东外语教学,2010(5):9-13.
- [57]徐燕婷.对外汉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 [58]徐子亮.建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链[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59]杨晓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要重视实习教材建设[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60]虞莉.美国大学中文教师师资培训模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7(l):114-123.
- [61]张德鑫.“功夫在诗外”——谈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外功”[J].海外华文教育,2001(2):1-8.
- [62]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a(3):108-113.
- [6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b.
- [64]张和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65]张和生、鲁俐.再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J].语言文字应用,2006(S2):163-167.
- [66]张蔚.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教学焦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 [67]赵金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标准试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2):1-10.
- [68]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86-90.
- [69]赵智超.教学效果好的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主要条件[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 [70]郑莎.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师生互动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71]周小兵、杨峥琳、陈楠.国际汉语师资教材考察与本土教材开发[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72]朱瑞平、钱多.汉语教师志愿者背景、动机与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1):63-68.
- [73]祖晓梅、陆平舟.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模式[A].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