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境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重点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the Focus of the MTCSOL Program
刘颂浩;
摘要(Abstract):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目前遭遇就业困境,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极少。本文提出,研究生培养工作应区分"特有能力"和"一般能力"。导师在培养研究生时,应该考虑目前的就业困境,并据此调整培养重点,在本专业特有能力方面不宜要求过深,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能力上。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没有降低专业要求和标准,因为一般能力的培养也是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训练完成的。
关键词(KeyWords): 就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培养;特有能力;一般能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颂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颂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4):44-50.
- [2]张觉.改革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制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 [3]BERNHARDT E B.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s a case study of reading scholarship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A].In:KAMIL M,MOSENTHAL P,PEARSON D,BARR R.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Vol.3[C].Hillsdale,NJ:Erlbaum,2000:793-811.
- [4]BERNHARDT E B.Progress and procrastin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5(25):133-150.
- [5]CUMMINS J.The cross-lingual dimension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J].TESOL Quarterly,1980(14):175-187.
- [6]CUMMINS J.Language,power and pedagogy[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0.
- [7]LONG M.The role of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RITCHIE W,BHATIA T.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6:413-468.
- (1)这里暗含着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奇缺”的现象。如果说,在张觉教授此文发表的时候,或者在此之前,这一师资奇缺的现象确实存在的话,那么,在中国国内,今天已经基本见不到这一现象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包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 (2)不难看出,上面引用的张觉(2009)的观点,也是这样使用这两个术语的。
- (1)引自施一公在该次会上的发言《中国大学的导向出了问题》。参见http://mp.weixin.qq.com/s?_biz=Mz A5NTI2MDky Mw==&mid=201335236&idx=4&sn=858811d1adc7abd8461f18e1a29a7036&scene=3#rd。
-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7。
- (1)这里的“研究能力”指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的能力。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理论的应用等等,无不如此。
- (2)从逻辑上讲,“特有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区分以及这里对两类能力的细分是可以成立的。当然,要真正将二者区别开,厘定这两类能力各自包含哪些因素,还需要专门的研究。
- (1)这里的数字,只是为了理解方便做出的估计。
- (2)最近几年笔者一直在国外工作,“专业英语”其实只上过一次。用这个做例子是想强调: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在不偏离第二语言教学这一学科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学生的开放的未来。这一思路不限于专业英语课,也可以用在其他课程上。
- (1)本文主要谈研究生培养中导师的问题,因此这里强调,导师最好能扩展自己关注的领域。实际工作中,学生如能向导师的方向靠拢,当然是最理想的。
- (2)当然,导师对自己的作品最熟悉,也不可避免地会在适当时候谈到自己的研究。学生写作业或写论文以及与导师交流,也需要了解导师写过的文章和做过的研究。因此,不专门阅读和讨论导师自己的作品,并不意味着要回避这些作品,也不意味着学生不会接触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