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反思及构建原则刍议——从三本语法教材谈起A Reflective Study of the CFL Pedagogical Grammar System and the Principles for Its Establishment: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ree Grammer Books
杨德峰;范麾京;
摘要(Abstract):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三本中级语法教材进行比较,发现教材中的语法体系以及体系中的语法项目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中级教学语法大纲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的语法体系进行对比后,发现中级教学语法大纲中的语法体系与教材中的语法体系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文章认为,语法体系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特别是对中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认识得不够清楚。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分级原则和语体原则。
关键词(KeyWords): 语法教材;语法体系;反思;构建原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杨德峰;范麾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范晓.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5(2):53-61.
- [2]胡裕树.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构建[A].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 [3]竟成.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法大纲[J].世界汉语教学,1999(3):91-97.
- [4]柯彼德.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J].世界汉语教学,1991(2):100-104.
- [5]李芳杰.句型为体字词为翼——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思考[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6]李泉.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J].汉语学习,2003(3):49-55.
- [7]李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6(2):110-118.
- [8]李泉金允贞.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J].海外华文教育,2008(4):1-15.
- [9]李珠.建立三维语法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1997(2):77-81.
- [10]刘月华.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A].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与方法问题[J].汉语学习,2002(2):51-57.
- [12]鲁健骥.汉语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体系[A].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 [13]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1):58-62.
- [1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序[A].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 [15]吕文华.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J].中国语文,1991(5):354-359.
- [16]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 [17]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 [18]吕文华.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A].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9]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 [20]吕文华.修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二题[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1):16-18.
- [21]齐沪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语法应该研究什么[J].世界汉语教学,2007(3):16-18.
- [22]邵敬敏.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改革的新蓝图——评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J].汉语学习,1994(5):56-58.
- [23]孙瑞珍.中高级汉语教学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2):96-106.
- [24]孙瑞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 [25]唐曙霞.试论结构型语言教学大纲——兼论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分级排序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4(4):95-101.
- [26]杨德峰.日本人学汉语常见语法错误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27]杨德峰.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语法教材的“得”与“失”[J].汉语学习,2012(2):69-76.
- [28]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2(1):107-111.
- (1)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 (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4)所谓“少”是指没有专门讲解,只是在“概述”中提到。以下同。
- (5)《实用》称作“助词”。
- (6)《实用》称作“助动词”。
- (1)《实用》《中级》有情态补语,《图解》没有。
- (2)《实用》称作“连谓句”。
- (1)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 (2)见:孙瑞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 (3)同脚注(2)。
- (4)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 (1)“基本”中“词组”称作“短语”。
- (2)“基本”中没有单列“句子”,但有“特殊句子”和“表达法”,“表达法”既包含各种疑问句,也包含一些特殊句子,统计时分别进行了归类。
- (1)刘英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1)杨德峰、姚骏.韩国人学汉语常见语法错误释疑[M].北京:商务印书馆,待出版。